公司新闻
1XBET雕塑艺术家刘炜:创新城市精神的视觉造型与人文经纬
1XBET官方网站在绘画等平面艺术,以及雕塑等立体艺术之间,开辟出一条融汇前辈巅峰经验和个人原创理念的独特风格,从而形成大量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代表作品,雕塑艺术家刘炜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化表达,尚有待于艺术评论界进一步挖掘。
这些挖掘工作,在时间序列上要包括20世纪20-30年代以来,由上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人美(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一批环画作品以及当时的插画作者们,他们在巅峰时期的个人创作风格,被刘炜化用在其对雕塑艺术的长期探索与表达中。
在刘炜的系列室内雕塑(亦称“架上雕塑”)——如《颜真卿》和《怀素》等代表作中,观者能感受到一种主要线条和画面通过空间坐标组织与布局而构成的一种气质独特的“势”。这种势的即视感,突破了现实与想象、背景与主体、人物造型及其代表性元素的边界,渲染出一派气韵贯通的通达与空灵之美。
刘炜在架上雕塑艺术上的极致追求和个性发挥,在其室外雕塑中亦有充分体现。室外雕塑虽受到公共雕塑艺术作品必须兼顾公众审美传统、习惯的影响,但刘炜仍不露痕迹地体现出其“宁少勿多,宁简勿繁”的创作原则,每一笔、每一刀,都力求服务于城市个性、地域人文传统及城市形象表达与传播的总体创作意图。
入选“西部.西部—与历史对话大型景观雕塑展”的《对视》(2001)、荣获“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衢州公共艺术方案征集二等奖的《一琴一鹤》以及入围作品《三瞿之会》(2021)、荣获洛阳伊滨科技城科技广场主题雕塑征集一等奖的20米高景观雕塑《光》(2022年),以及荣获湖北宜昌屈原文化公园雕塑创作大赛优秀奖《九歌-河伯》和入围作品的天问(2023年)。
此外,刘炜的室外雕塑作品还包括:2008年为郑州农科院创作6米石刻雕塑《炎帝》、为安康市汉剧园创作9米主题景观雕塑《脸谱》,系列戏曲小品景观雕塑7组(2008年);和导师石村教授为榆林市创作15米高锻铜雕塑《榆林印象》。
在中国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至今仍矗立着刘炜在内容、表达元素及体量上均有所突破的特大制作和群雕作品,这些作品包括:
为湖南醴陵仙岳山创作高36米铜雕《和谐大佛》,15米高24米长石刻天王山门牌坊(2013年)。
为陕西蓝田创作景观雕塑《蓝田四吕》《水润蓝玉》等4组;为洛阳上阳宫创作景观雕塑《抚琴图》《簪花仕女图》《李默偷曲》《红叶题诗》(2018年);
刘炜出生于1976年11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理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1 9 9 7年从西安美院雕塑系毕业之后,刘炜曾短暂供职于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此后即专注于室外公共雕塑的研究和创作至今。
2008—2011年,为了解决其在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中的一些个人困惑,刘炜报考了西安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回炉再造”。
在论文中,刘炜提出对于大量城市雕塑作品沦为“视觉垃圾”的反思,他以《西安丝绸之路群雕》为例,深入剖析其作为西安城市名片式的成功之处;揭示群雕所体现出的地域性和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详细论述了其“既传统又当代、既生动又典型的艺术形象和与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融合性”,以及对千年古都西安的雄浑、深沉和博大的雍容气质及其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
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刘炜还提出一个避免大型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群雕作品“沦为一堵墙”的艺术创作特色——借境的妙用。
他在相关章节写道:“丝绸之路群雕吸收了中国园林镂空借景的表现手法,巧妙运用空透洞孔的处理手法使之更加圆雕化;既是体积上的需要,也避免了视觉上的堵塞感,增强了审美情趣,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写意性(如同中国绘画中的布白)。”
刘炜指出《西安丝绸之路群雕》“镂空借景”的局部造型艺术,实际上出现在群雕中一组大型骆驼的肚腹下面,远远看去,这些呈浑圆形式的镂空部分,如同苏州园林中通达不同景观组合的“圆拱门”。
刘炜从“镂空借景”带来的审美体验方面分析说:镂空处可以看见雕塑两边的街景和花园林木四季的景色,很和谐地将雕塑以外的景色纳入视野之中,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以及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静景、动景相结合使得雕塑本身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张力。
就如同中国的古典园林一样,面积不拘大小1XBET,但在有限空间获得无限的意境,这就要巧妙地借取园内外景物。所谓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因时、因地而借景,利用一日或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与园景配合组景。一般可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荷塘,秋借丹枫,冬借飞雪等,四时之景情态万千,都是通过应时而借组景,增强其艺术效果。”刘炜还进一步总结说:
“东方艺术注重写意性,西方注重写实性,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气质也同样表现在艺术之中。丝绸之路群雕整体外观圆润、柔和绵长的视觉效果以及恰如其分的虚实关系处理(如镂空和借景)尽显东方美的含蓄、宁静和幽雅。”
刘炜特别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并深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如镂空和借景”,以及中国传统书面中的“布白”与“写意”艺术表现手法,无意中提示了其架上雕塑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正是通过“镂空和借景”“布白”“写实与写意”等中国传统建筑,以及中国传统书画等平面艺术手中的巧妙化用,刘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塑风格。
例如,《颜真卿》中,昂首挺胸,左手捻须,右手执笔带动其长衣阔袖向身后挥毫形成飘逸之势的“颜真卿”身后,是一株同样造型和动势、虬枝曲致、森然而凝练的古松,如影随形于其后。
在刘炜看来,《颜真卿》身后的古松,实际上就是其书法艺术风格和成就的化身,树即人,人又如其字,法度森严,笔力雄健。
与《颜真卿》具有同样的造型规律1XBET,在《怀素》这个作品中,怀素手里的笔,与笔势同向的身体,以及作为前景的芭蕉叶,亦构成一纵三横的时空交错之空灵布局,以错落有致的布局,尽显禅师的顿悟及其狂草之间的主客呼应关系。
刘炜近年来在架上雕塑艺术(室内雕塑)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尤其是在写实与写虚之间的传承与拓展,从传承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其对于“南戴北刘”两位前辈的长期研究和借鉴。
上小学的时候,刘炜的字曾经“很糟糕”。有一回,父亲用排笔一气呵成直接刷出了一个3~4米大的字给他看。
在平面印刷品和艺术作品称王称霸的年代,由人美和上美出版的《大闹天宫》《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等经典作品,在历代读者中创造的“顶流”纪录,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刘继卣正是《大闹天宫》的插画作者,他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其画风以严谨的写实风格为主,将中国画的工笔、写意以及油画等西画的精神融为一体,形成其“格外凝重、奔放、潇洒、传神”的艺术风格。
戴敦邦1938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丹徒,自号“号民间艺人”。戴敦邦擅长工笔和写意1XBET,喜欢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其作品风格笔墨雄健豪放,气魄宏大,代表作有《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红楼梦人物百图》等。
在小学阶段,以及西安美院附中读书时,刘炜通过临摹刘继卣和戴敦邦等前辈的经典作品,建立了自己在绘画等平面艺术领域的童子功。
入学第一课,导师给他们一人发了一桶黄土,让他们用半人高的大桶和泥、堆泥,进行各样的捶、砸、揉、捏……
“有时,自己的泥巴不够,还得去借同学的。但我们没有东北的黑泥巴,以及南方的细泥巴,我们的黄泥巴含水量低,干得快,不允许精雕细刻,只能做那些相对粗犷的东西。”刘炜回忆说。
由此,一个雕塑艺术家的雕塑学习与职业生涯,从纸上的二维世界,进入立体的泥巴时空。